配资吧平台 比唐玄宗还牛?三招再造大唐,却被宦官暗害
国学经典《龙文鞭影》中曾言“汉称七制,唐显三宗”,这里的“三宗”指的便是大唐最杰出的三位帝王:唐太宗李世民、唐玄宗李隆基与唐宪宗李纯。
相较于前两位,宪宗的知名度或许稍逊一筹,但对于大唐而言,他称得上是再造大唐的中兴之主。
公元778年,长安城皇宫内,唐宪宗李纯呱呱坠地。身为顺宗的长子、德宗的心头肉,他这长房长孙的身份,仿佛自带光环。李纯六七岁时,祖父唐德宗将他抱在膝上逗趣:“你是谁家的孩子,怎么在我的怀里?”即便贵为皇帝,逗弄宝贝孙子时,也尽显平凡人的纯粹。李纯听闻后,脆生生地回答:“我是第三天子。”以当时皇上长孙的身份,按照祖、父、子的顺序,如此回答既闻所未闻,又贴合实际,令唐德宗大为惊奇,对怀中的皇孙愈发喜爱。
公元805年,大唐局势风云突变。唐德宗驾崩西去,李纯的父亲李诵,即唐顺宗登上皇位。然而此时的大唐,恰似夕阳下的老槐树,外有强敌环伺,内有蛀虫侵蚀,国势日益衰微。唐顺宗是位有心重振大唐的皇帝,一即位便急切地联合王叔文等人推行改革,意图整治那些作威作福的宦官。但这场改革操之过急,最终以失败告终。朝中的守旧势力与宦官们勾结各方反对力量,迫使唐顺宗退位,太子李纯登上皇位。新皇登基,年号更改,唐宪宗时代正式拉开帷幕。
展开剩余84%改革派的核心人物,如“二王”以及韦执谊、刘禹锡、柳宗元、韩泰等才子,皆被贬为司马,流放至边疆,这场改革大业就此夭折。此事,后人称之为“永真革新”,或更为通俗的“二王八司马事件”。再说唐顺宗,退位成为太上皇没多久,便神秘离世。关于他的死因,坊间传言纷纷,有人说他遭人暗算,有人说他病入膏肓,这也成为了一桩令史学家们头疼不已的历史悬案。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唐宪宗李纯这位新皇,即将在历史舞台上大展身手。
李纯幼年时,曾亲眼目睹“泾原兵变”的惊险场景。叛军如潮水般涌入长安,祖父唐德宗吓得连夜出逃,众多李唐宗室子弟未能逃脱。据说,未来得及撤离的宗室人员中,有77人死于叛军之手。这场几乎让大唐提前覆灭的“奉天之难”,成为李纯童年最深刻的记忆。这段经历如同锋利的刻刀,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,使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懂得了责任与担当。
李纯登基不久,西川的武将便蠢蠢欲动。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后,其手下的刘辟趁机作乱,自封节度使,还妄图让朝廷承认。本就对藩镇割据深恶痛绝的李纯,起初采取怀柔策略,同意了刘辟的请求。刘辟摇身一变,成为成都市长兼剑南西川节度使,头衔之多令人咋舌。他却得寸进尺,不仅索要三川之地,还想将自己的铁哥们卢文若扶上东川节度使的宝座。新皇的雷霆手段即将展现,一场西川平叛的大戏悄然拉开帷幕。
李纯心中有数,老爹唐顺宗留下的神策军能专治各种不服。元和元年(公元806年)新春,宰相杜黄裳向李纯进言:“上吧,兄弟!”李纯大手一挥,神策军的两员猛将高崇文和李元奕,率领精兵强将,与东川节度使李康、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一起,浩浩荡荡地踏上征讨之路。李纯原本还想给刘辟一个机会,特意签发了投降免死金牌,可刘辟却将其视为废纸。结果不言而喻,东川沦陷,成都城破,刘辟被李纯用专车押回长安。一番审问后,刘辟认罪伏法,家族也受牵连,属地重归太平。此役让其他藩镇大佬们胆战心惊,纷纷表示要进京面圣,向朝廷表忠心。
元和二年(公元807年)十月,镇海节度使李锜跟风表示要来朝见,李纯欣然应允,还打算给他一个尚书左仆射的肥差。岂料李锜玩起了“狼来了”的把戏,不仅称病不朝,还指使士兵造反,杀害忠臣,妄图自立为王,公然与朝廷对抗。李纯听闻后怒不可遏,当即撤了他的职,派淮南节度使王锷率领三路人马,上演了一场“速度与激情”。当月,李锜便被收拾,押回长安后被斩首。这一战,不仅让富得流油的镇海重回朝廷怀抱,更让众人见识到了李纯在藩镇问题上的铁腕手段。
元和四年(公元809年)三月,承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,其子王承宗毫不犹豫地接过父亲的权位。李纯表面上授予王承宗节度使的职位,心中却有所顾虑,担心他不听话。于是,李纯灵机一动,从承德的地盘上划出德州、棣州,决定在这两地设立新的节度使,并点名让德州刺史薛昌朝担任。朝廷名义上是优化管理,实则是给王承宗套上“紧箍咒”。王承宗接到诏书后,认为这是公然抢他饭碗,二话不说便起兵反叛,还将薛昌朝扣押。
李纯见状,立即调集神策军和周边藩镇的精兵强将,杀向王承宗的老巢。承德作为老牌藩镇,士兵向来勇猛,实力不容小觑。这一仗打得异常憋屈,左神策军大将军郦定进本想旗开得胜,却反被承德军击败,命丧战场。李纯见形势不妙,只好暂且按下怒火,下诏赦免王承宗的过错,默许了他对德州、棣州的占领。李纯心想,既然承德这块骨头难啃,那就换个软柿子捏。
元和九年,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突然去世,其子吴元济趁机上位,不仅秘不发丧,还派兵四处捣乱,公然挑衅朝廷权威。李纯派出的使者竟被吴元济拒之门外。李纯心中恼怒,想当年平定西川何等威风,如今岂容淮西这般放肆?宰相李吉甫更是火上浇油,称淮西四周皆是忠臣良将,不像河北三镇那般抱团,且如今大唐兵强马壮,正是收复失地的好时机。讨伐淮西的战役轰轰烈烈地打响。战争初期并不顺利。各路藩镇兵马虽多,但指挥混乱,如同唱戏一般。
淮西军有地头蛇民兵相助,自给自足,将这场仗拖成了持久战。公元815年5月,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上演了一出“淮西军大冒险”,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,可其他十几个藩镇的将领却仿佛集体梦游,毫无战功。这一战让淮西军首领吴元济慌了神,他连忙向承德、淄青两位大佬王承宗、李师道发出求救信号。这两人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,于是暗中勾结。李师道更为过分,竟派刺客团进入长安,上演“长安街头刺客秀”,目标直指朝中主张削藩的强硬派人物——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。结果,武元衡不幸遇害,裴度则幸运地逃过一劫。
李纯听闻后怒不可遏,堂堂天子脚下,竟敢发生恐怖袭击,这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!于是,李纯大手一挥,提拔在恐怖袭击中幸存的裴度为宰相,并放出狠话,反恐与平叛两手抓,与叛军杠到底。大唐的讨伐大军不仅继续围困淮西,还顺道给王承宗、李师道送去“惊喜”,上演“一对三”的大戏。这场仗旷日持久,朝廷的钱袋子都快空了,淮西地区更是民不聊生,士气低落。
公元816年,李纯灵机一动,决定换将。他将右金吾将军李愬提拔为唐邓随节度使,专门负责平定淮西。李愬的父亲乃是有着“万人敌”之称、中唐第一名将李晟。正所谓“虎父无犬子”,公元817年10月,李愬上演了一出“雪夜下蔡州”的奇袭斩首行动,成功将吴元济从被窝里揪了出来。淮西之乱就此平定,全国上下一片欢腾,仿佛提前过年。
承德节度使王承宗见状,吓得赶紧递上投降书,不仅归还德州、棣州,还送两个儿子到长安学习。李纯趁热打铁,转头对付淄青的李师道。公元818年7月,李纯一纸诏书,免去李师道官职,随后大军压境。李师道的部下刘悟见形势不妙,发动内部革命,手起刀落,李师道成为过去式,刘悟则摇身一变,成为义成军节度使,淄青十二州顺利回归朝廷怀抱。
至此,全国各地的藩镇大佬们纷纷效仿,排队入京朝见,向朝廷表示无限忠诚与服从。唐宪宗李纯,这位安史之乱后的中兴之主,终于在名义上让大唐再次辉煌,在当时唐人的心中,他有着“神武圣文,自古中兴之君莫有及者”的高度评价。
好景不长,平定淮西后的李纯逐渐飘飘然,迷上了修仙之道,整日琢磨着长生不老。结果丹药吃多了,人变得古怪,身体也每况愈下。元和十五年,李纯终究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,被宦官陈宏志等人暗中谋害,年仅43岁,正值壮年,实在可惜可叹!
李纯离世后,他的两位继任者唐穆宗、唐敬宗堪称“逍遥二仙”,整天沉迷于吃喝玩乐,对朝政的上心程度不及李纯的一半。更何况李纯后期,社会矛盾如春天的野草般疯长。藩镇见皇帝无能,觉得有机可乘,纷纷再次揭竿而起,李纯好不容易打造的中兴盛世迅速衰败。这段历史告诉我们,追求长生不老,不如用心治国,否则连自己的江山都守不住,实在是悲哀。
文本来源@苏三说史的视频内容
历史
发布于:天津市恒汇证券(官网)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大陆配资网 他是大唐战神,却也杀害近十三万降卒,霸占公主,他究竟是好是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