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马配资官网 “牵羊礼”究竟多耻辱?为什么女子行礼后,绝大多数都选择自尽?
# 绝了!古代这“不流血的狠刑”太扎心:牵羊礼专戳尊严,女子宁死都不沾!
各位老街坊,咱聊古代刑罚,总先想到砍头、打板子这些见血的“硬茬”,可今儿个要唠的这个,偏偏不见血、不伤肉,却能把人逼到走绝路——尤其是女子,遇上这刑,大多宁愿闭眼也不愿受着,它就是“牵羊礼”。您别瞅这名字带个“羊”字,听着软乎乎的,里头藏的全是糟践人的门道,搁当年,受这刑比挨顿凌迟还让人心寒。今儿个咱就用京味儿,好好掰扯这牵羊礼的来龙去脉:从早年的吉祥讲究,到靖康之耻时的变味,再到北宋皇族受辱的惨状,每一段都让人心里发堵,也让人明白:有些时候,尊严比命还金贵。
## 一、牵羊礼的“前世今生”:早年是吉祥礼,到北宋彻底变了味
说起来,牵羊礼最早可不是啥“刑”,反倒带着点喜庆劲儿——早年在中原一些地方,结婚的时候会有“牵羊”的小仪式:新郎家牵只肥羊去新娘家,寓意小两口像羊一样温顺和睦,往后日子能过得踏实安稳。那时候的“牵羊”,是真真切切的吉祥话,跟“羞辱”半毛钱关系都没有。
展开剩余88%可谁能想到,这好好的讲究,到了北宋末年,竟被金人改成了折腾战败者的狠招,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“踩人脸”的意思。这一切的转折点,就是咱都熟的“靖康之耻”。要论北宋为啥落到这步田地,还得从宋徽宗这位“文艺皇帝”说起。
这位赵佶刚登基的时候,其实也想好好当皇帝:每天早早爬起来上朝,听大臣们说民间的事儿,还琢磨着改革弊政。可架不住北宋早就“重文轻武”一百多年了——朝堂上能写诗作画的文官一抓一大把,能骑马打仗的武将却没几个;更糟的是,文官们还拉帮结派,你说我坏话,我说你不对,天天在朝堂上吵来吵去,把正事都耽误了。
宋徽宗一开始还想管,可管来管去,要么被老臣怼“陛下不懂朝政”,要么被权臣蒙骗,慢慢就没了心气儿,干脆“摆烂”了——反正说了也不算,不如好好享受当皇帝的舒服日子。往后的日子里,他天天躲在宫里,要么跟蔡京、童贯这些奸臣喝酒聊天,要么琢磨书法绘画(他那“瘦金体”确实好看,可好看不能当饭吃啊),要么派人去江南搜罗奇花异石(就是闹得民不聊生的“花石纲”),把朝政彻底扔到了一边。
就这么着,北宋的朝堂越来越乱:贪官污吏搜刮百姓,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,1119年先是方腊起义,后是宋江起义,虽说最后都被平定了,可北宋的“家底”也被折腾得差不多了;更要命的是,这两场起义还让北边的金国看清了——原来北宋这么弱,跟纸糊的似的!
## 二、北宋“引狼入室”:想捡便宜反被坑,金国一出手就破了都城
要说北宋那会儿的“操作”,也真是让人着急。当时东北有个辽国,一直占着咱的燕云十六州,北宋历代皇帝都想把这块地收回来,可自己没本事打,就琢磨着“找帮手”。刚好金国那会儿正在崛起,也想灭了辽国,两边一拍即合,约定一起出兵:金国打辽国的中京,北宋打辽国的南京(也就是现在的北京),等灭了辽国,燕云十六州归北宋,北宋给金国点钱当“辛苦费”。
按理说这约定挺合理,可北宋的军队实在太不争气了——辽国都快被金国打垮了,北宋派去打南京的十万大军,居然被辽国的残兵打得落花流水,连城门都没摸着。金国一看这情况,心里立马有了数:“原来北宋这么菜,那我还跟你客气啥?”
等金国真把辽国灭了,北宋乐呵呵地去要燕云十六州,金国当场就变卦了:“想拿地?行啊,加钱!而且只能给你几座空城,里头的百姓和财物,我们全带走!”北宋朝堂上的大臣们你看我、我看你,最后居然点头同意了——毕竟打不过人家,只能认怂。
可这还不算完,北宋后来又干了件“送人头”的事:金国一个叫张觉的将领,因为跟金国皇室闹矛盾,带着地盘投降了北宋。金国本来就想找借口打北宋,这下可好,直接拿着“张觉事件”当理由,1125年冬天,分两路大军南下,一路打太原,一路打燕京,直奔北宋都城汴京(现在的开封)。
北宋的军队哪挡得住啊?金兵一路上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,很快就打到了汴京城外。宋徽宗这时候慌了,再也没心思琢磨书法了,第一个念头就是“跑”——他想偷偷逃到江南去,可大臣们死死拦住:“陛下是一国之君,您跑了,百姓和士兵们咋办?”宋徽宗没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留下,还琢磨着“求和”——他派人给金兵送钱送粮,说只要不攻城,啥条件都好谈。
可金国根本不吃这一套,假意答应求和,趁机骗开了汴京城门,一进城就开始抢——皇宫里的金银珠宝、文物典籍,老百姓家里的值钱东西,全被金兵打包带走;更过分的是,他们还把宋徽宗、宋钦宗父子,以及皇后、妃子、公主、宗室子弟、大臣家眷,一共好几千人,都当成“战利品”,押着往金国的都城上京(现在的黑龙江阿城)走。这一路,可把北宋的皇族们折腾惨了。
## 三、北上之路:皇族成了“阶下囚”,女子的苦日子才刚开始
从汴京到上京,一路上千里迢迢,冬天冷得能冻掉耳朵,夏天热得能晒脱皮,金兵可没把这些北宋皇族当“贵人”看——男人们还好点,顶多被当成苦力,帮金兵搬东西、喂马;女人们就惨了,不管是皇后妃子,还是公主宫女,都成了金兵欺负的对象。
有不少宗室女子,因为受不了金兵的调戏和羞辱,要么偷偷跳河,要么找根绳子自缢,一路上队伍越来越短。就说宋高宗的生母韦贤妃吧,那会儿还只是个普通妃子,每天要给金兵洗一大堆带血的衣裳,冬天的河水冻得能裂口子,她的手泡在冰水里,很快就肿得跟馒头似的,裂开的口子渗着血,金兵还嫌她洗得慢,时不时用鞭子抽她的手背。
还有个荣德帝姬(宋徽宗的女儿),因为长得清秀,被一个金国大将看上了,非要让她留在身边当妾。荣德帝姬不答应,那大将就把她关在马棚里,不给好饭吃,马棚里又冷又潮,到处是草料和马粪,她的衣裳很快就脏得不成样,身上还被蚊虫咬了好些包,可她到最后都没松口说“愿意”。
《呻吟语》里还记了个让人揪心的细节:队伍走到涿州的时候,一开始跟着的156个宫女,已经有62个没了——她们怕自己一个人走不了,就用衣带把彼此的手绑在一起,凑成一条人链,一起跳进了井里。后来金兵发现的时候,井水都被染红了,她们的手还紧紧绑着,没松开过。这些姑娘,宁肯死,也不愿受金兵的糟蹋。
好不容易熬到了上京,剩下的人还没来得及喘口气,更羞辱的“考验”还在等着她们——金国要举行“牵羊礼”,这是他们专门为战败者准备的“欢迎仪式”,说白了就是要把这些北宋皇族的尊严,按在地上揉碎了。
## 四、牵羊礼:不流血的羞辱,女子宁死都不愿受
到了举行牵羊礼的那天,金上京的广场上挤满了人,金兵拿着弯刀站在两边,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。北宋的俘虏们被金兵押着,排成长长的队伍,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,还是十八九岁的姑娘,都被逼着换上单薄的衣裳,脖子上套着粗麻绳——活像集市上待卖的牲口,得顺着广场上的道儿慢慢走,供金国人围观嘲笑。
按金国的规矩,男人们还好点,能披件带着腥气的羊皮;女人们就惨了,连羊皮都没有,只能穿着单薄的衣裳,有的甚至被逼着脱下汉家衣裙,换上金国的服饰。这种对人格的践踏,比打一顿、骂一顿还难受——尤其是对那些从小养在深宫里、受惯了尊荣的女子来说,简直比死还难熬。
21岁的朱皇后(宋钦宗的皇后),平时最注重体面,哪受得了这个?她一开始不肯换衣裳,金兵就用鞭子抽她,衣裳上很快就印满了血痕。牵羊礼结束后,金兵还安排了“赐浴”——表面上是让她们洗澡,其实是要让她们在金国皇室面前当众沐浴,洗完了还要伺候金国贵族。
朱皇后实在受不了这奇耻大辱,当天晚上就想自缢,结果被金兵发现救了下来;可她没放弃,趁着金兵不注意,悄悄走到河边,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水里,再也没上来。这个曾经在宫里养尊处优的皇后,用自己的死,守住了最后的尊严。
除了朱皇后,还有不少宗室女子也选择了死:有的偷偷藏了把小剪刀,割破手腕;有的趁金兵不注意,一头撞在柱子上。宋徽宗的女儿赵富金公主,在牵羊礼上被金兵逼着脱衣裳,她突然疯了似的挣脱金兵,朝着路边的拴马桩就撞过去,额头上的血顺着脸颊往下流,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喊:“我赵家的女儿,绝不穿外族的衣裳!”后来虽然被金兵救了下来,可她当晚就用剪刀自戕了,手里还攥着一块从汴京带来的玉佩——那是她对故国最后的念想。
男人们的日子也不好过,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,被金兵逼着跪在地上,给金国的皇帝磕头,还被封了两个极尽羞辱的封号:宋徽宗叫“昏德公”,宋钦宗叫“重昏侯”,意思是这父子俩又昏庸又无能。宋徽宗一辈子养尊处优,哪受过这委屈?有一回他偷偷把衣服撕成布条,想上吊自尽,结果被宋钦宗发现救了下来,父子俩抱着哭了一场,可哭也没用,还得接着受金兵的欺负。后来宋徽宗年事已高,在五国城的地窖里病死了;宋钦宗更惨,据说被金国皇帝逼着打马球,体力不支摔下马,被马蹄踩成了重伤,没多久也死了。
## 五、靖康之耻的后遗症:贞节牌坊兴起,女子处境更难
牵羊礼虽然结束了,可它带来的影响,却持续了好几百年。靖康之耻后,南宋的人想起这段往事,就觉得心里堵得慌,岳飞在《满江红》里写“靖康耻,犹未雪。臣子恨,何时灭?”,说的就是这份憋屈。
也从这个时候起,社会对女子的“贞节”看得越来越重——人们觉得,北宋的女子之所以这么惨,就是因为“贞节”没守住;所以后来南宋建了很多贞节牌坊,专门表彰那些为了守贞节而死的女子。本来女子在古代的地位就不高,这下更难了:不管是遇到战乱,还是家里出了变故,只要有可能“失贞”,她们就只能选择死,才能保住自己和家族的“名声”。
还有人说,靖康之耻的“罪魁祸首”是王安石——因为王安石搞变法,触动了很多贵族的利益,导致朝堂分裂,才让北宋越来越弱。其实这种说法有点片面,北宋的灭亡,是重文轻武、奸臣当道、皇帝昏庸等多种原因造成的,不能全怪在王安石一个人身上。
不过不管怎么说,靖康之耻都是大宋王朝心里的一道疤,也是咱中国历史上一段让人揪心的往事。而牵羊礼这种“不流血的刑罚”,也成了这段往事里最扎心的一笔——它告诉我们,比起身体上的痛苦,人格上的羞辱更让人难以承受;也让我们明白,一个国家要是不强盛,老百姓就会受欺负,连最基本的尊严都保不住。
## 六、唠句心里话:尊严比命贵,国强才民安
各位老街坊,唠完这段往事,咱心里都明白:牵羊礼之所以让人害怕,不是因为它能伤人,而是因为它能碎人尊严。那些北宋的女子,宁肯死也不愿受这份羞辱,就是因为她们知道,有些东西比命还金贵——那就是做人的尊严。
而这段历史也给咱提了个醒:一个国家要是不强盛,再尊贵的皇室,再体面的百姓,都可能沦为别人的“阶下囚”,任人欺负;只有国家强大了,老百姓才能有尊严地活着,才能过上安稳日子。
现在再提起牵羊礼,不是要让咱记恨谁,而是要让咱记住这段往事,记住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道理。就像岳飞说的那样,“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”——咱得好好努力,让国家越来越强,让这样的屈辱往事,再也不会重演。
最后咱也盼着,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,每个人都能守住自己的尊严,每个国家都能独立自主,再也没有“牵羊礼”这样的羞辱,只有和平与尊重。这,才是咱该追求的日子,才是对那些逝去的人的最好告慰。
发布于:江西省恒汇证券(官网)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